浅谈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提升
在经济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因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缺位,致使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土地荒漠化和河湖污染等问题日益增加,甚至威胁到了人们健康和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城市已将绿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虽然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步伐进一步加快,但在城市绿化管理方面仍存在积极着手建设却疏于管理的现象,故此,切实提升园林养护工作管理水平已成为城市绿化的当务之急。
一、园林绿化的管理
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包括整体面貌维护,植物保护,绑扎修剪,浇水施肥,花坛花镜的花卉种植、环境保洁、日常管理等内容。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管理在园林绿化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养护管理,园林景观才能达到完美的景观效果。作为园林绿化服务单位,应严格遵循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与管理制度,从而保证绿化养护工作的最终效果。
二、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普遍问题
1、目前的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基本上还是以公共管理模式为主,一般由市或园林下属绿化队及各区县绿化所养护队或街道办事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单位负担重,行政干预很多且内部体制十分僵化,无法提高工作效率。没有完整的控制体系,使公共绿化养护达到标准,即使政府加大养护力度,也见效甚微。
2、资金不足,技术人员缺乏。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不能直接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外加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单位将免费养护当作一种招标时的优惠手段而造成更多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没有收入只有投入。
3、绿化面积增长,政府费用未多做调整。绿化养护行业另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则是养护投入与迅速增长的公共绿地不匹配。随着城市绿化建设火热地进行,绿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但在绿化建设中,用于养护和管理的资金,人力和机械设施的费用未得到适当调整,经过欠缺,从而影响绿化成果的巩固。
4、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尚处于市场绿化养护初期。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架构尚不能与市场体制很好的衔接。养护公司没有一套系统的资格认证体系,养护人员缺乏资质,导致在具体操作中缺乏技术性,针对性。而且政府在养护监督工作中缺乏标准,难以队质量严格把控。
三、针对园林绿化对策与建议
1、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实施管养分离。市政公用事业的不断推进,使园林绿化走向绿化市场成为必然的趋势。我们要根据绿化管理的特点和市场经济运作规律,逐步推进园林绿化市场化的进程。将其分为内部承包,内外承包结合、完全推向市场等三个步骤推广。期间做好计划和总结,同时要有意识的培养有实力的养护企业,形成管理系统化,养护专业化的良性市场状态。
2、有效利用经费。引入招投标制度,具有优胜劣汰及“三公”等竞争特性,尤其使公开招标能吸引更多的潜在投标人竞争,项目中标以后,养护公司通过提高技术措施,合理安排人员,妥善分配人均养护绿地面积,达到节约成本目的,从而减少市场化运行的资金投入。
3、推行标准化运作,提高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使养护规范化、科学化。根据统一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和养护标准等,对绿地进行养护,最低标准应量化、程序化、规范化、并且实行严格监督。抓好专业人才培养,适时组织对养护人员业务培、技能比武等,汲取先进养护理念、管理方法及专业技术,大力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骨干力量,建立一套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4、发挥监管职能,健全检查考核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在养护体制改革过程中,监督管理使保证养护质量的关键举措。公平公正的监督管理,是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设火花、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在养护质量和管理方面,通过日常巡检全面城区绿化总体管理情况,在巡检的基础上,坚持每月对各类绿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并以报告会的形式,及逆行通报,督促各养护企业抓紧整改。同时政府及建设主管部门应对养护市场准入,招投标、养护质量等方面加强监管,保障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园林绿化市政基础建设投入从2003年至2015年已累计达到15000亿元左右,养护的每年投入是工程造价的4%-10%,那么每年在国内市政的养护市场容量规模在600亿-1500亿之间,如果包含林业(造林)绿化养护、旅游景区绿化养护和社区绿化养护市场容量,园林养护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500亿左右,而且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在这情况下,各企业单位应当充分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切实做好绿化养护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争取最大程度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