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的发展趋势
目前,随着一些垃圾填埋场治理项目的完工,以及科研人员在修复技术上的不断尝试创新,一些修复企业的试水,老旧垃圾填埋场治理市场已经初具雏形,并且其发展空间正在逐步扩大。先前的整治工作主要由政府出资及其下属单位进行工程实施;而近几年,该处理工作逐步转向了市场化,市场空间也面临着释放过程。在此过程中,未来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存量整治市场巨大,政府主导比例下降
在今后的5~15年,我国将有1469座垃圾填埋场进入封场阶段。除此之外,各地还存在着小规模的垃圾堆放点、非正规的垃圾处置场等设施,存量垃圾治理压力巨大。之前的填埋场封场工程大多由政府主管部门及其下属单位主导,随着填埋场和焚烧设施 “BOT”、“PPP”等运营方式的推行,政府已逐步从封场工程的实施方向“服务购买”和“监测监管”方转型,也使得更多的企业进入存量整治市场。
2、存量整治引导加速土壤修复行业发展
对于早期建设的卫生填埋场和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由于建设标准较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在后来的封场工程中,除削减和防治环境污染外,对已造成的环境损害也需及时修复。为保障封场后场地的后期使用需要,封场区域和周边土地的土壤修复已逐渐成为热点。木器啊国内已经通过或正在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等政策标准,将对土壤修复行业进行指导,并迅速带动产业发展。
3、存量整治行业发展倒逼政策监管提速
针对卫生填埋场建设、运行和封场,我国已经出台4项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进行指导和规范。2013年底,住建部修订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 50869-2013),将其从原来的行业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并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发布执行,提高了垃圾填埋行业整体标准。但针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场地修复的相关标准技术体系建设仍不完善。面对全国巨量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存量整治市场,很多企业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各地对非正规填埋场存量治理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从而引导行业发展的需求十分迫切。